
黃浦江畔,“四葉草”再度綻放。5日至10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吸引了155個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參與,4108家境外企業參展。在這場匯聚全球創新的盛會上,一批連續八年參展的外企“全勤生”,不僅帶來了前沿科技與產品,更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對中國市場尤其是對蘇州及長三角地區的高度重視與長期看好。
“2006年,強生正式落戶蘇州工業園區,明年即將迎來我們在蘇州的20周年。”強生中國政府事務和政策副總監劉昊感慨道。過去二十年間,強生醫療科技持續擴大在蘇州的投資與布局,先后建立骨科、外科及心電生理等本土生產線,強生醫療科技蘇州產業園成為其在華最大的一體化、綜合性醫療科技產業基地。他提到,今年進博會上展出的一款7毫米超聲刀,首次以“中國智造”的身份亮相。這是強生融合全球創新與蘇州高端智造能力的重要成果,彰顯了強生醫療科技更敏捷、更高效地響應中國市場日益增長且不斷變化的外科醫療需求,以及其“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決心。
多年來,眾多跨國企業借助進博會平臺的“溢出效應”,持續深化本土化戰略,加速“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的良性循環。在杜邦公司的展臺前,杜邦(張家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瑞慶回憶,在首屆進博會上,杜邦與張家港簽署了投資協議,去年又在進博會現場簽約了新項目。他表示,進博會是一個無可替代的平臺。8年間,從單一生產基地發展到如今的綜合性產業集群,蘇州的營商環境與產業活力給了企業持續加碼的底氣。
從“落戶投產”到“生根結果”,進博會也見證著外企與蘇州的合作不斷升級。“張家港基地作為陶氏化學在亞太地區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今年進博會展出的不少產品,原材料都來自張家港。”在陶氏化學展區,陶氏張家港生產基地總經理陳樂桐介紹,今年3月,張家港工廠有機硅擴建項目落成投產。這一項目于2023年啟動,可以服務于電子、交通運輸、可再生能源、包裝和建筑等行業客戶,支持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的市場需求。
霍尼韋爾能源與可持續技術集團中國副總裁孫建能則在進博會現場回顧了與蘇州合作的歷史。“我們在張家港設有一體化生產基地、研發及工程技術中心,生產吸附劑與催化劑等關鍵產品?!彼f,進博會上展示的一套將地溝油轉化為可持續航空燃料工藝技術的核心催化劑,正是在蘇州生產的?!拔磥?,霍尼韋爾將持續加大在蘇州及張家港的投入。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優質的營商環境與豐富的人才資源,讓我們非??春眠@里的發展前景?!?/p>
“進博會是中國開放的窗口,而蘇州是我們擁抱中國機遇的一個很好的落點?!眲㈥徽f。
記者 時玥
《蘇州日報》2025年11月11日A02版
